河南栾川:乡贤“回归、回乡、回报”之路
发布日期:2023-06-19 15:30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浏览:1289
分享到:

进入新时代,面对全面小康的总目标、乡村振兴的新图景,乡贤被寄予了更多期待。近年来,栾川县深入推进“五抓两贯穿”工作法,通过搭建平台、优化环境、完善政策,铺就乡贤“回归、回乡、回报”之路,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深度对接、深情呼唤,铺设乡贤“回家路”

初夏时节,栾川县伊河河畔,一座悬挂“乡贤之家”门牌的现代建筑敞开着大门,似在等候归家的游子。这里是在外乡贤回乡打卡的“第一站”。

走进其中,会客厅、书吧、茶吧、活动室、健身馆等功能室一应俱全。在这里,乡贤可以驻足歇脚、办公开会、谋划项目,绘制属于自己的奋斗蓝图。

打造“乡贤之家”,是栾川县吸纳乡贤“还巢”,激发乡村人才振兴新动能的工作缩影。

近年来,栾川县围绕“人才回归”主题,积极开展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五抓两贯穿”工作法,即“抓好乡贤联络对接这个基础”“抓好创业技能培训这个支撑”“抓好项目招引落地这个关键”“抓好全程跟踪服务这个核心”“抓好‘黄金政策’落实这个保障”“把乡情感召和典型宣传贯穿始终”,让一大批有实力、有能力、有抱负的乡贤回到家乡,运用自己掌握的资金、技术、人脉,来兴办实业、发展产业、带动就业。

“乡贤返乡创业,首要条件是‘返’。原先,因为缺乏有效渠道,一些想要报效家乡的人,苦于找不到‘娘家’而放弃了返乡创业的打算。”该县乡贤返乡创业专班负责人说,为了做好联络对接工作,栾川县大力推进基层和异地乡贤组织建设,成立县、乡、村三级乡贤返乡创业专班,结合在外乡贤特点专长、工作动态、发展意向和回乡意愿等,分类建立 “乡贤智慧库”。在镇、村建设两级乡贤联谊会和乡贤参事会,择时召开乡贤联谊活动。

深度对接的同时,还有深情呼唤。“走得再远,家在栾川……”去年9月,一封《致栾川在外乡贤的一封信》传遍了栾川人的朋友圈,让不少在外乡贤受到感召,开启了返乡创业之路。如今,每逢祭祖、端午、中秋、春节等在外人员集中返乡的关键节点,为外地乡贤准备一封深情的信件已成惯例。此外,栾川县已在全国多个重要节点城市和驻点招商城市建立在外乡贤联络站,适时开展联谊活动,激发乡贤返乡创业热情。

昔日“孔雀东南飞”,今朝“喜迎雁归来”。如今,越来越多在外乡贤,逐渐坚定了返乡创业的决心和诚意。

政策支持、跟踪服务,疏通乡贤“创业路”

乡贤返乡,离不开乡情感召,更需要政策支持。

眼下,在栾川县合峪镇马丢村一家黑猪养殖基地内,满地的黑猪正在争抢进食,90后“猪倌”张源远、张志远姐妹俩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这一批猪马上就该出栏了,而且已经被预订一空。”姐姐张源远说。

两年前,这对大学生姐妹得知家乡推出在外乡贤返乡创业的政策激励,萌生出返乡创业的想法。于是,俩人辞去了城里的工作,回家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当起了“猪倌”。

由于之前养殖的普通白猪在市场上已经没有竞争优势,经过外出考察、品类对比,和父亲商量过后,姐妹俩最终确定养殖不容易生病、耐粗饲、肉质鲜美的豫西黑猪。

然而,扩建养殖场,购买种猪、饲料等都需要钱,启动资金从哪来,成了摆在姐妹俩面前的一个大问题,于是向乡贤联络员发起求助。

得知张源远、张志远姐妹俩的难处,该村乡贤返乡创业专班认真梳理创业扶持、金融支持、税费减免等政策支持,为姐妹俩列了一份“可享受政策清单”,顺利解决了资金问题。

如今,张源远、张志远姐妹俩的养殖基地里,豫西黑猪存栏量超过了3000头,并且拥有一家线下直营店、20余家合作商,去年销售额突破了400万元。同时,基地还带动周边11名困难群众就业,户均增收2万余元。

对于部分创业乡贤来说,起步资金不足、贷款难度较大是普遍问题。为此,栾川县组建了创业服务志愿团,成立“创业指导师志愿团”,实行结对帮扶,积极为创业乡贤提供项目展示、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服务等,构建了一条管项目、管资金、管服务的“管家式”创业服务链,确保每一名返乡乡贤都能实现“项目有人接、业务有人解、问题有人管”。

与此同时,针对创业乡贤特别是初创者抗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栾川县梳理乡村振兴支持政策,摘取“政策干货”,制定了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黄金15条”支持政策,为创业乡贤提供了有力支持。

好政策需要真落实。为此,栾川县组建由78名人员组成的政策落实小组,坚持“谁负责服务谁就负责落实”原则,帮助创业乡贤梳理优惠政策,对接有关部门。截至目前,累计260余名乡贤享受政策红利。

树立标杆、以贤带贤,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也能反哺一方水土。乡贤返乡创业的精彩故事,也是“产业兴、农民富”的生动呈现。

今年55岁的杜胡玲,是栾川县冷水镇冷水村人。10多年前,杜胡玲离乡外出创业,经过勤劳打拼,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然而,物质生活的丰盈,并没有让杜胡玲很开心。相反,她更加思念家乡,一直等着一个合适的机会回到家乡干一番事业。随着栾川相继出台乡贤返乡创业支持政策,杜胡玲觉得,是时候回家了。

2013年6月,杜胡玲回乡创业。由于缺少技术和门路,她先后发展了好几个项目都失败了。偶然一个机会,杜胡玲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和致富带头人培训班,有专家学者传授经验,也有创业典型分享故事,杜胡玲茅塞顿开。

杜胡玲的老家冷水镇,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产周期长,具有天然优势。于是,她把目光聚集到农产品加工项目上。凭借着开阔的眼界和踏实肯干的精神,经过8年的苦心经营,她创立的民悦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已拥有2000余平方米的农产品加工及包装车间,为当地村民提供了30余个工作岗位,并采用公司与农户共营的经营模式,成立了冷水镇最大的高山玉米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周边1600余名群众实现了增收。

杜胡玲的创业故事,也为更多返乡乡贤树立了榜样。大家照着学、比着做、跟着干,坚信“一人富不算富,让大家都致富才叫真本事”,在口口相传中掀起了“以贤带贤”的返乡潮。

栾川县以“五抓两贯穿”工作法为统领,打好“政策+服务”组合拳,让一批又一批熟悉市场需求、掌握生产技能、积累经营经验的在外乡贤,在“政策推动、乡情感动、项目带动”下,踏上了回乡创业之路。

自去年以来,通过政策吸引、乡情感召、事业凝聚,栾川县已招引3303名乡贤返乡创业,落地项目377个,带动3万名群众就业,形成了乡贤返乡、资金回流、项目落地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