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镇平县:乡贤为乡村发展蓄势赋能
发布日期:2023-05-31 09:47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浏览:678
分享到:

乡贤的绵绵乡愁、无私奉献,最终汇聚成推动和美乡村崛起的磅礴力量。

近日,记者从镇平县相关部门获悉,自实施“镇平人建设新镇平”战略以来,补短板、管长远、带全局的超300亿元的“乡贤项目”相继落户镇平大地,2个“美丽小镇”、22个“四美乡村”、1.8万户“五美庭院”先后跃然乡村画卷,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新风尚蔚然成风。

近年来,镇平县把乡贤力量当做资源悉心招引孵化,加大政策支持、加力跟踪服务、加强荣誉激励,联络乡贤感情、培育乡贤文化、激发乡贤热情,为乡村振兴输送源源不断的“智囊团”“强引擎”。

乡贤争相“燕归巢”,让产业迸发无限活力

产业的兴旺发达,总是离不开贤达能人的鼎力支持。该县老庄镇耀中贸易赵丰涛,是带技术、带生产线、带订单回乡创业的代表。回乡后带领10名员工,从皮手袋加工作坊做起。目前在老庄镇、杨营镇、二龙乡、彭营镇等8个乡镇使用10多个扶贫车间,生产箱包和玩具,带动当地230人就业,人均年薪酬2万元左右。

在郑州发展的郭庄乡孙楼村李光伟看到家门口的蔬菜大棚因技术原因陷入减产窘境,便投入资金与村合作社“联手”,聘请河南农科院的农业专家驻点帮扶指导,培训技术农民500余人。目前,占地800亩投资600余万元的都丰蔬菜二期已建成,年产各类蔬菜2400吨,销售额96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220余人在基地就近务工,人均年增加收入2万元以上。

镇平县积极引导乡贤发挥资金、专业、技术、智力等优势,创新“专业合作社+乡贤、公司+农户”等模式,做大做强有机蔬菜、莲藕、艾草、观赏鱼、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不断激发农村产业集群效应,一幅幅“富村山居图”在玉乡大地徐徐展开,唱响了乡贤回归与产业兴旺融合推进、活力迸发的新时代赞歌。

“我们发挥镇平在外工作人员多、领导干部多、在外创业人士多、成功人士多‘四多’优势,深挖乡贤‘富矿’,激活致富能人带头作用,带动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镇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谢睿说道。

乡贤巧当“协管员”,为乡村孵化善治格局

在张林镇禹王庙村矛盾调解室的墙上,挂着一幅村民李彩云送来的锦旗。李彩云介绍,她的母亲在村内被邻村侯师傅开的运货面包车撞了一下,因为赔偿问题,双方闹了起来。双方找到在外老党员“乡贤”李国明出面调解。“老李将心比心与双方当事人恳谈了一番,又耐心解读了相关法律法规给他们听,最后双方都心服口服。”村支部书记王培峰介绍道,“这样的事例在村里很常见,‘乡贤’都是24小时开机的,群众有需求就会上门协助调解”。

镇平县探索建立“村党组织+乡贤”乡村治理模式,借助乡贤亲缘、人缘、地缘优势,通过定期开展乡情恳谈会、专题议事会、座谈交流会等形式,发挥乡贤在党组织引领、网格化服务、平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真正让乡贤参与到乡村公共事务管理,构建基层治理新途径。目前,22个乡镇街道均成立了乡贤联谊会,共吸纳乡贤会员2378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同时,该县鼓励符合条件的乡贤回村任职或聘请为“五星”支部创建指导员、“名誉支部书记”,充分发挥乡贤人士“情况熟、威信高、方法多”等优势,用“乡情乡音”化解群众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乡贤贡献“大智慧”,把家乡扮成宜居港湾

“红岭窝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为家乡投资我不图回报!”“只要家乡发展起来,家家户户都能过上舒心舒适的生活,比我自己挣多少钱都得劲。”程飞云经常和乡亲们这样说。

一个从老庄镇凉水泉村走出去的农民的孩子,怀揣一颗回报家乡的赤子之心,十年如一日地在郑州和镇平两地奔波,投资家乡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家乡百姓。有了程飞云的带领,10年间先后在红岭窝种植核桃树1万多棵,石榴树3万多棵,红豆杉2万多棵,毛梾和光皮梾木10万多棵,荒山造林3000多亩;筹建了“南阳红岭山地运动公园”,联动开发菌、果、蔬农产品及运动型饮料等特色旅游产品,结合农游一体化打造休闲运动和旅游景点,昔日的穷山沟摇身一变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镇平县通过建立“乡贤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基金”,参与村容村貌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厕所革命和村庄长效管护,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1050”清洁家园专项整治行动,大幅提升乡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